贝贝进行曲 (词汇)
贝贝一岁。
那天,小俩口都领了工资。年轻的妈妈下班回来得特别晚,一到家,立刻把宝贝儿子抱起来,亲了又亲,然后精疲力尽地坐在沙发上。为了给儿子买东西,她跑遍了大半个城市。
这会儿,她一边喘气一边从大包小包里掏出今天的收获来,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摆满了半张床。年轻的爸爸看了看,皱皱眉头: “哇!真舍得买,又花了多少钱?”
“工资去了一半!” 她头也没抬,逗着贝贝满床抓玩具。“哼! 到时候没钱买午餐,又得每天带饭吃咸菜。”
“哎呀,咱们吃点苦算什么啊? 关键是孩子的营养得跟上。只要我儿子长得壮壮的,玩得开开心心的!” 她说, “咱们这辈子反正不行了。”
“这倒也是,”年轻的爸爸赞同道,“咱们这辈子不行了,就看他了,就都投资在儿子身上了!”
贝贝三岁。
在购物中心里。
“请问这件毛衣多少钱?”年轻的妈妈问。“一百五十元。”售货员回答。
“咱们贝贝穿着一定很好看!”她问儿子,“嘿,贝贝,喜欢不喜欢?” “喜欢!”儿子回答得很干脆。
“买吧?” 她摸摸软和的毛衣,转头问丈夫。“买吧!” 他也很大方。
毛衣买好了,他们又来到玩具部。贝贝一眼看上了那个大型的“变形金刚”,一问价钱,三百二。
“哇! 太贵了,不能买,今天已经超支了。” 爸爸说。可是贝贝立刻咧开嘴大哭起来: “我要,我要买嘛!”
妈妈咬了咬牙,对爸爸说:“咳,就算智力投资,给他买吧,我的大衣不买了。”
“可是,天冷了,你……” 爸爸看着妈妈,无可奈何地说, “哎!那好吧,就给他买吧。我们这辈子不行了,就看他了。”
贝贝五岁。
在动物园里,贝贝玩得可高兴了。他跑来跑去,小嘴说个不停,好奇地问爸爸妈妈,这种动物叫什么,那种动物叫什么?
“贝贝,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轮到妈妈问他了。“小白鸽。”孩子迅速地回答。
“爸爸来考考你,树上有五只白鸽,打死了一只,还剩几只?”“嗯……,一只也没有了,全飞了。”
“哟! 咱们贝贝真棒! 真聪明,长大一定有出息!” 爸爸满意地说, “来,给你块巧克力,这是奖品。” 贝贝得意地接过巧克力。妈妈在一旁看着聪明的儿子,也不由得微笑起来。
“给妈妈一小块吧,贝贝,妈妈也有点饿了。” 妈妈说。“不,不给,这是我的,你们不能吃!” “为什么不给? 这可是我们买的。”爸爸说。
“爸爸妈妈说过,你们吃什么、穿什么都没关系,反正你们这辈子不行了,关键是要让我开开心心的!” 贝贝理直气壮地回答。
“唉!” 妈妈转过脸去,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没想到,为儿子付出那么多心血,如今,连一小块巧克力都尝不到。”
阅读短文(一): 开学第一天
九月一日是上海市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 也是大学新生到校报到的日子。
在一所小学, 许多家长站在自己孩子的教室门口。虽然老师已经走进教室, 要上课了, 但还是有一些家长快步走进教室, 有的从孩子嘴里拿下半个面包, 有的帮孩子从书包里拿出书来, 进进出出, 乱得很。
老师一次次地请家长离开, 但是家长总是不放心自己的孩子,不愿意离开。上课以后, 家长又来到教室旁边的操场上, 等着孩子下课。小学生们也时常从窗口向操场张望(look around), 不能好好上课。
中学的情况又怎样呢? 在一所女子中学宿舍, 你可以看到家长们在宿舍里忙前忙后,为孩子整理床铺、打扫房间、洗碗、洗衣服……。一位老师说, 以前有一位家长每天都来学校给女儿送饭, 她怕女儿不爱吃学校的饭菜。
在上海一所大学, 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一辆送新生报到的汽车, 有出租车,也有私人汽车。这些车有的是上海市的,也有的是从别的城市来的。走进新生宿舍,你会奇怪地发现, 学生们坐在椅子上聊天, 而家长们在双层床上爬上爬下, 忙着收拾清理···。一位从东北开车来的家长说, 孩子生活能力差, 家长实在不放心让他自己来。
看看这些情况, 真叫人担心, 这些孩子离开父母、进入社会后可怎么生活?
阅读练习二: “80后”这一代
2004年,一本叫《生于1980》的长篇小说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关注。小说用轻松、幽默的笔调, 讲述了1980年以后出生的这一代独生子女(也称为“80后”)大学生的生活、恋爱和他们不同于前几代人的内心世界。
小说作者徐兆寿(xú Zhàoshòu)是西北某大学的教授, 以下是他的创作感受: “1999年后入校的大学生都是1980年以来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表现出了与前几代人不同的一系列特征, 他们普遍缺乏追求精神、心情压抑、恋爱观表现得开放。一方面, 他们因为从小就受到家庭的溺愛(spoi)而自以为是天之骄子, 不愿意成为现实中的人;另一方面, 他们所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后现代(postmodern)观念已经在他们心中有了重要位置,他们看待社会的角度与生活方式已经与前几代人完全不一样, 未婚同居、反社会、讲求物质生活享受等等都是他们不被社会接受的行为。他们不喜欢过去的生活观, 但又没有自己的生活观, 所以很迷茫(confused,lost)。他们小时曾是家中的小皇帝,现在则被称为“自私的一代”、“没责任心的一代”、甚至“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
我原来对独生子女也有这种看法,但跟80后学生接触后,我开始觉得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曾把当时的青年称为“垮掉的一代”, 但这一代人后来仍然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 同样在创造着未来。因此,我现在对80后一代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他们的确比前几代人更实际、更注重物质的追求与享受。他们崇尚的不再是科学家、作家和思想家,而是像比尔·盖茨(Bill Gates)式的知识和企业英雄。但我觉得人们对他们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其实, 他们虽然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 但他们并不快乐! 他们生活在80年代,却被50后或60 后的父母的思想严格控制。而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的巨大落差(gap), 更使他们感到迷茫。他们“冷酷(cold and cool)”的表情后面, 是一颗渴望爱和交流的心!
“我是怀着一种同情心来写完这本书的。我希望人们能从书中看到80后们最真实的内心感受, 也希望80后这一代人能够从这本书中看到自我的影子而进行反思(self-examination), 从而达成几代人的互相了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