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text15


离婚潮 (词汇)

陈红今年42岁,是上海一家进出口公司的管理人员。她曾经家庭幸福、事业成功,让许多人羡慕不已。她从没想到过“离婚”这个词会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直到去年有一天,陈红偶然发现丈夫手机中有一个经常出现的电话号码,而且这个号码总是出现在自己出门后的几分钟。再三追问之下,丈夫承认了婚外情。经历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陈红离婚了。

刚离婚时,陈红心里很伤心,尤其是想到自己要独自抚养11岁的女儿,而前夫却跟另一个女人成双成对。几个月之后,她渐渐走出了悲伤。今年情人节时,她参加了离婚者俱乐部的活动,与其他几十位离婚者一起跳舞、唱卡拉OK。她还加入了一个有9.1万名成员的离婚者网站,希望再找男朋友。她说:“虽然我以前选错了人,但不等于这一辈子就再没有机会了”。

离婚,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前,就已经是合法的,但却不社会普遍认可。那时人们认为,离婚给家庭带来的是灾难和羞耻。要求离婚的夫妇,除了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责备和压力以外,还必须先得到工作单位的许可,才能真正解除婚姻关系,而工作单位及亲友则常常会尽力劝说,使婚姻关系延续下去。那时候,爱情并不是婚姻关系中的重点; 反而常常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情调”。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政府民众个人生活的控制不断放松,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因此渐渐改变。社会离婚和单身人士有了更多的包容和认可。离婚的人越来越多。国家民政部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共有350万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比上一年增长12.8%。如今,离婚在中国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现在的离婚率已超过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离婚率较高的亚洲国家。有人甚至开玩笑说,以前人们见面时互相问的是“吃了吗?”,而现在流行的问候语已经成了“离了吗?”

据调查,离婚率越来越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过去人们选择婚姻伴侣时重视的是对方的经济条件、家庭社会地位、长相等外在因素; 而现在, 人们更重视的是感情。结婚后,双方发觉感情不和时,往往会离婚结束婚姻。第二,女性现在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一般和男性都差不多高,她们不再像上一代女性那样,担心离婚的不良后果。她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和权利追求幸福的生活。第三, 2003年政府对离婚手续简化,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婚姻现象, 那就是“闪电式结婚”和“闪电式离婚”。报纸曾经报道过年轻人早上结婚中午吵架,下午离婚的事情。用他们的话说:“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此外,婚外情增多也是导致离婚率上升的原因之一。据北京律师事务所数据,一半以上的离婚都涉及婚外情。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时,微信、陌陌等社交软件,就可能成为诱发婚外情的工具,变成婚姻的新杀手。

近年来,“80后”独生子女成为离婚高发人群,北京80后夫妻三分之一在结婚5年内离婚。80后的高离婚率与其成长经历有关。这一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宠爱下长大,在生活中比较自我任性。婚姻一旦遇到问题,不是像上一辈那样设法修补,而是如同手机一样,换掉重来。

离婚率增高也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后果: 比如,在单亲家庭里,父母一方的缺失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对婚姻的看法; 在重组家庭里,存在着孩子与继父母、或两家孩子之间的潜在矛盾,在离婚者中,不少人长期走不出孤独的阴影; 另外,再婚者的离婚率也在逐年上升。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的离婚潮,具有社会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也说明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迅速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社会必然出现的现象。

第15课阅读短文(一):“闪婚”和“短婚”

3 秒钟可以走两米, 现在的年轻人却说, 3秒钟足够爱上一个人; 5分钟可以喝一杯咖啡, 现在的年轻人却说5分钟足够谈一场恋爱; 13小时可以坐飞机从中国飞到美国, 现在的年轻人却说, 13小时足够确定伴侣结一次婚。

27岁的小汤与28岁的小黄, 认识7小时就决定结婚了。今年8月1日上午8时, 小汤在网上聊天室(chat room)向一位叫小黄的姑娘讲了他的失恋经历。小黄说: “他失恋了, 就全部告诉我, 这么实在(honest)的人, 现在可不多了。”下午3点, 小汤又在网上跟小黄聊天说: “我当时特别喜欢唱《你到底爱谁》, 尤其是“求求你给个机会”那句。”小黄说: “我可以给你个机会。” 于是, 他俩约好第二天中午见面, 去登记结婚。3天后, 就结婚了。这就是“闪婚族”的观念。“闪婚”就是说从相识到结婚的时间非常短,就像闪电一样快。现在, 人的生命越来越长, 从恋爱到婚姻的过程却越来越短。网恋、一夜情、“闪婚”等现象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闪婚族”认为,现代社会的恋爱、婚姻是一种个人行为,自己的感觉最重要,合适就结婚,不合适就离婚。

“闪婚”现象也带来了“短婚”和“闪离”。2006年, 北京共有24,952对夫妻离婚, 其中五分之一结婚不到3年,三分之一在结婚5年内离婚: 有970对结婚不到1年就离婚, 有52对结婚还不到1个月就离婚。在这些离婚夫妻中, “80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在这些“80后”离婚者中, 有90%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

与上一代不同的是, 面对离婚,他们不吵不闹, 表现得很平静, 离婚后, 还可以像朋友一样来往。在这些年轻人眼中, 离婚已不是悲剧(tragedy), 反而似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阅读短文(二):中国近代4次离婚潮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4次“离婚潮”。

第一次: 1950年至1956年当时第一部《婚姻法》刚刚实行, 许多传统式婚姻关系, 如一夫多妻、包办婚姻(arranged marriage)等因而解体(breakup)。此外,一些干部进城后,纷纷跟原来的农村妻子离婚。这两个因素造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离婚大潮,据统计,1951年到1956年期间全国大约有600万对夫妇离婚。

第二次: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期的离婚大多是出自政治原因。在文革期间, 成千上万的人被打成“阶级敌人(enemy)”。他们的妻子或丈夫在“与阶级敌人划清界线(dividing line)”的压力下, 不得不离婚。也有一些人为了子女的命运和前途, 被迫离婚。据统计,这十年中“政治离婚”的夫妻高达180万对。

第三次: 80年代第三次离婚潮发生于80年代, 是在文革结束以后。文革这一特殊时期, 由于政治原因出现了大量凑合家庭, 夫妻关系不是靠感情建立起来的, 被称为“文革婚姻”。还有一种情况则是“上山下乡”的政策造成的。文革中, 千百万城市青年被下放到农村, 其中一些人在农村结婚成家。文革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很多知青婚姻解体。

第四次:  21世纪初近年来出现的第四次离婚浪潮是社会、经济, 道德各方面变化的综合反映。国家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 2008年, 全国平均每4对夫妻结婚之时, 就有一对夫妻分手。而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省市, 离婚率比全国平均数字更高。跟以前三次离婚潮不同的是, 这一次离婚潮大部分是女方首先提出离婚。官方的一项调查表明, 在广东省, 女方提出离婚的情况占到70%。女方提出离婚的最主要理由是丈夫“婚外情”。此外, 家庭矛盾不可调和、家庭经济原因、双方个性问题都是离婚因素。值得注意的另一个现象是: 由于家庭暴力(violence)的因素导致离婚的数量有了十分明显的上升, 而家庭暴力问题在过去则是另一个很少有人有勇气讨论的禁区(forbidden 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