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text16


中国经济发展动态 (单词)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与发展私有经济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欣欣向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的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和就业选择也悄悄地改变。

改革以前,中国企业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实际上是在政府控制下的“生产单位”,没有独立性,更没有创造性。它们的生产指标由政府统一规定,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利润由政府统一分配。对很多人来说,工作只是“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所以国营企业的效率非常低。这种情况导致了70年代末的经济体制改革。

在改革期间,政府在政策和法律上,明确地认可了非国有经济市场的地位,并对其采取保护政策。非国有经济在这段时间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个人经商、大型私人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中国人被压抑多年的生产力和创造力终于得到发挥。公司股票上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更有了各种类型的交易市场。国家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10%的年平均增长率。虽然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有所减慢,但仍是世界最快的。比方说,2014中国经济增长仍然达到了7.8%.

繁荣的商品经济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从1978到2013年,中国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7倍。消费市场内容更加丰富、质量全面提高。中国人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私人汽车也正在快速进入百姓家庭。现在人们不仅把多余的钱存在银行里,还在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投资。与此同时,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中国人一向“重文轻商”,知识分子受人尊敬,商人却被人看不起。而现在,商人的社会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的生活水平也远远超过知识分子,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现在“经商”不但不再被人轻视,反而成为新一代人的追求。社会上甚至流传起“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的民谣。

经济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择业观。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中国人最向往的就是能有一个国有单位里稳定的“铁饭碗”。那时,有了“铁饭碗”才有安全感。但是在今天的中国人心目中,“铁饭碗”已经渐渐失去了价值。90年代以来,经济市场的需要为人们创造了比较灵活的就业市场,也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工作。所以工作不再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事业上的理想,并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因此,兴趣、收入及发展前途成了一般人选择职业的第一考虑,而稳定性就没有过去那么重要了。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世界第二位。(虽然在人均生产总值方面,中国仍然排在100名之后,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产生了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增大,政府官员腐败,环境污染等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难怪有人说,中国经济现在是处在一个“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时代。

第16课阅读短文(一):回国印象

近十年来, 我经常回中国去看望父母和朋友。刚刚带着一家人在广州待了半个月回来。总的感觉是中国变化得太快了。

比起两年前,房价贵了不少。两年前我看中了一套三房一厅的公寓,就在我父母的楼下,房子很漂亮, 要价五十五万。我当时还觉得贵, 没买下来,如今类似的房子比两年前至少要高一倍的价钱才能买到。

路上汽车多了很多。我弟弟一家三口人,就有两辆汽车, 现在中国自己造的汽车越来越多, 有的也很便宜。小型汽车, 只要三、四万人民币就可以买到。只是随着汽车增多, 交通、空气也越来越差了。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路上堵车(trafic jam)的情况, 比南加州(California)还厉害。那儿天空常常是灰的。

广州的地铁, 起价才两元, 坐上去感觉很好, 非常现代化。但有些人还没学会先下后上的习惯, 上车下车的人挤在一起, 互不相让。科技比文明先行了一步。

到处都在建设: 建住宅、建商场、建桥梁、建高速公路。令人难以相信的建设速度正在飞快地改变这个国家。曾经熟悉的城市却让我每次回去都找不到路。我爸爸说,就是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 也需要不断重新认路。一个星期不去路边转弯处的小店买菜, 可能再去时已经找不到了, 原来的菜店附近变成了一个建筑工地, 几个月后就建起一座大楼。

对我来说, 在中国生活,真的很方便。街上是数不清的餐馆、食品店、理发店和药店。要出门,公共汽车、地铁,都很方便。若不想等,就坐的士(taxi),如果换成美元来考虑,一点都不贵。的士司机一般都很友好,很乐意聊天。走进超市,吃的用的,无所不有。外国品牌, 尽管可能是在中国生产的, 一般也要贵百分之五十。进口水果一般比国产水果贵一倍, 尽管国产水果看上去更新鲜。

报纸杂志的可阅读性提高了很多。评论时政(current afairs)的文章也不少。到处都有网吧(Internet cafe),但我在美国常看的很多网站都看不到了, 包括中文和英文的维基百科(Wikipedia)。我十四岁的儿子最喜欢维基百科, 有事没事都要往那里查一下。在中国让他痛苦了半个月。

阅读短文(二):中国的贫富差距

美林国际银行(Merrill Lynch) 与凯捷顾问公司(Cap Gemini)联合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 由于经济危机, 2008年全世界富豪(rich andpowerful, 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人数减少了15%, 但中国富豪人数却反而上升, 并首次超过英国,跃居全球第四位。到2013年,中国富豪人数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其实,中国富豪人士并不代表所有国民富裕程度, 它反而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一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与此同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指出, 1990年, 中国最高收人的20%的人跟最低收人的20%的人的收入差距是4倍。到了2015年,这个差距已经增长为19倍。一方面,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字, 2014年中国仍然有8200万贫困人口年收人在2300元人民币(不到400 美元)以下, 而另一方面中国首富王健林2013年一年间财富就增长了372亿元,平均每天赚1.019亿元。也就是说,他一天的收入相当于4万多贫困人口一年的收入。

《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曾联合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査,  在五万多名受调查者中, 高达98.3%的人说, 和十年前相比, 贫富差距更大了。84.6%的人认为, 目前的这种贫富差距已经到了无法让人接受的地步。经济高速增长的好处能否公平地分配给全体人民?这已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关心的话题。